金台区“十四五”林业发展规划

发布时间: 2022-12-16 14:11:19

一、“十三五”林业工作总结回顾

“十三五”以来,我区林业发展共投资2.7亿元,其中中央投资1952万元、地方财政资金1.1亿元,完成绿色宝鸡建设各项任务及林业重点工程造林3.6万亩、植树392.5万株,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0.1万亩,实施森林封育面积4.3万亩,有效保护全区森林资源,保护生态建设成果,全区森林覆盖率为27.6%,全区林业产值达到2.9亿元,林业产业结构合理,市场竞争实力明显增强,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。

(一)林业生态环境建设

一是以绿色宝鸡建设为主线,开展关中大地园林“八化”建设。道路绿化共完成连霍高速、宝平路、长坪路绿化改造、提升和龙腾路、蟠龙大道、红交路、洪陵路林带建设长度120公里,以及区内所有通村路绿化改造、提升,主要建成红枫大道—县龟公路—长坪公路乡村旅游环线绿化景观带等;实施以市区北坡、S222省道直观坡面、六川河流域、硖石河沿线直观坡面为主的坡面绿色屏障建设造林4000亩,建成北坡进新村、工农村特色片林、西府天地东西上塬路绿化景观带、蟠龙大道西上塬路两侧坡面特色片林及红枫大道两侧特色片林等,持续扩大和提升金台森林公园、代家湾生态示范区建设;实施以渭河、金陵河、六川河河流湿地绿化为主的水系生态景观建设,总计绿化长度38.6公里,建成渭河龙丰水韵生态园、渭河团结运动公园、渭河零起点生态广场等;在全区建成50个“生态家园”村,主要建成暴家河五彩山村和玉池公社乡村旅游景区,以及大柳树、车辙、董家村、李家河、陵塬村、新庄等生态建园示范村,大柳树、张家崖、胜利村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森林乡村。二是林业重点工程建设。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,人工造林0.1万亩,森林抚育4.06万亩。

(二)林业产业建设

一是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。“十三五”期间通过低产林改造项目,建成优质核桃经济林改造0.2万亩。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。大力发展林下苗木、花卉、药材、蔬菜等种植产业和林下养畜、养蜂等养殖产业,支持发展森林人家等林业产业。新发展梅花鹿、孔雀、雉鸡、野兔、花面狸等养殖基地4个;在硖石、金河镇共发展林蜂养殖3000余箱、林禽养殖2万余只、林花种植500亩、林药种植1800亩、森林人家38户。2017年申报长源养殖场为省级林下产业示范基地,申报益丰农业为市级核桃示范基地。三是发展苗木花卉产业。编制《金台区特色苗木花卉产业总体规划》,规划建设“四廊两塬多点”的苗木花卉产业分布带,成立金台区苗木花卉产业协会,吸纳花木大户和企业34家,组织协会成员外出参观学习,发展壮大龙头企业。目前全区共有育苗面积6585亩,苗木花卉存量310万余株。2017年申报卧龙寺生态园为省级苗木花卉示范园。各项林业工程、产业拉动农民就业人数2万余人,累计增加农民收入4200万元。2019年,全区林业产值为2.9亿元。

(三)森林资源管护。严格林地征占用项目审核管理,十三五期间共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6份,采伐蓄积391.4立方米,占采伐限额4.5%;全区“十三五”期间实施国家天保工程管护面积11.2万亩;森林防火工作严密有序,招聘10名队员组建了森林防火专业队伍,强化日常体能训练和应急能力,实施宝鸡市千山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,设计新建森防队伍营房1处、防火机具库1处,并配备相关扑火装备,设计总投资315.13万元。森林火灾受害率连年控制在0.2‰以内,森林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,重点防治侧柏枯叶病、天牛病虫害等,积极预防松材线虫病、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,使森林病虫害成灾控制率在4.5‰以内。严格林业行政执法程序,规范执法行为,累计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核上报手续4份;调查、受理林业行政案件16起。深入宣传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、全国人大《关于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、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》等法律法规,严格开展打击整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,做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、日常巡护监测保护等源头管理,制定下发了《金台区野生动物保护野外监测办法》《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》《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举报奖励办法》《关于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》等长效机制,巩固专项整治成果,确保全区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。

(四)古树名木保护。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工作,完善资料档案,下发了《金台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通知》,制定了《金台区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方案》,规范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。对全区36棵古树名木重新进行挂牌登记。

(五)科技兴林成果。科技进步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贡献率日益提高。随着抗旱造林技术、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、容器苗造林、大苗移栽、陡崖绿化、截杆造林等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推广与应用,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林业经济效益,对林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
“十三五”林业发展存在问题:

1、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空间小。根据省林业调查设计院每年林地变更数据成果显示,我区林业用地中宜林地面积逐年减少,且大部分面积已进入原来重点项目区,无条件实施国家三北和天保工程人工造林;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政策条件是非基本农田、集中连片、25°以上坡耕地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,依此政策,目前我区的耕地现状无条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。因此,未来我区林业人工造林空间逐渐减小,森林覆盖率主要依靠林相改造提高林分质量,增加郁闭度。

2、林业基础设施落后,林业队伍人员和知识老化。中省资金在森林防火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、野生动物保护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较少;林业专业人员极其匮乏,有限的几个专业人员年龄均在45岁以上,青年骨干少。

二、“十四五”林业发展规划

(一)指导思想

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,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,继续坚持“一个中心”(发展现代林业,建设生态文明)和“两条主线”(改善生态和服务民生),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,突出发展和保护两大主题,围绕“绿色宝鸡·美丽金台”巩固提升建设,规划全区林业建设新时期目标,以实施重点工程、深化重点改革、完善重点制度为抓手,加强生态保护,开展国土绿化,强化森林管理,切实以林业筑牢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屏障,努力建成环境优美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传承与创新引领区,生态旅游最佳休闲度假区和生态最佳实践区。

(二)发展目标

贯彻执行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》,推进“森林、草原、湿地、荒地荒漠、大地景观”五大阵地目标任务落实见效,形成奉山清水秀之命,举生态空间之治的氛围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计划投资3.5亿元,其中争取中省资金5000万元,申请外资贷款2000万元,围绕绿色宝鸡巩固提升建设和“森林四围”建设,依托、天然林保护、三北防护林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,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生态治理,完成绿色宝鸡巩固提升建设各项任务及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任务2万亩;以优化布局、科技推动、龙头带动、机制创新为抓手,努力发挥林业产业助力增收作用,建设高标准精品示范产业园,到2025年,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3.02%,全区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4.1亿元以上,林业产业结构合理,助农增收明显增强;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加强森林资源保护,巩固生态建设成果,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,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管理网络及社会化服务网络,为建设我区生态文明社会夯实基础。努力建成经济发展、人民富裕、资源节约、环境优美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旅游最佳休闲度假区和生态最佳实践区。

(三)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

1、规划布局

林业建设总体布局:“十四五”期间林业生态建设横向以“三廊、三塬、四流域及多个乡村亮点”为轴,纵向以“森林四围”、经济林产业、生态工程、森林康养、园林景区、花海景观等建设为轴,纵横交织,以点辐面,形成生态与景观、生态与经济合理布局的林业发展局面;采取造、封、飞、管、改等措施,实行“点、线、面”和“网、带、片”“乔、灌、草”相结合,建设多树种、多林种相结合,功能齐全的森林生态系统。

“森林四围”:森林围市、围城、围镇、围村。将“森林四围”与助推脱贫攻坚、振兴乡村生态产业、促进农民增收、生态治污降霾相结合,构建城市森林生态屏障,打造森林特色小镇和生态美丽家园;做优做强特色经济林、特色苗木繁育、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,提升增效惠民成效,构建“让森林走进城乡,让城乡拥抱森林”的全域森林生态系统。

“三廊”:北坡生态景观长廊、渭河生态景观长廊、S222省道生态景观长廊。

北坡生态景观长廊东起卧龙寺街道南坡村,西至硖石镇林家村,以金陵河为界分东、西两区,分别以已建成的代家湾生态示范区、金台森林公园为中心和样板,向周围延伸辐射,全面贯通和提升绿色景观长廊,对疏林地进行补植改造、陡崖及植被裸露处绿化治理,生态修复,形成坡顶景观林带、台田经济林木、地埂常绿成网,重点建设市区北坡(羽山)森林生态修复等生态游园项目,构建绿树成荫、四季成绿的森林屏障。

渭河生态景观长廊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指导,坚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,坚持治理黄金水道和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,高标准进行河道堤岸绿化,构筑防护功能强、景观效果好的绿色屏障。

S222省道绿色长廊以生态景观建设带动沿线3个镇街(金河镇、群众路街办、西关街办)11个村(八里村、五星村、陵辉、金丰、陵塬村、宝丰、永利、紫塬、罗家塄、福临堡等)生态治理和园林景观建设,通过微地形整地绿化、景石、凉亭、游园小道路等建设,高标准打造集生态景观、彩叶观赏、游园憩地、森林康养、户外运动等为一体的高品质绿化带。

“三塬”:蟠龙塬、胜利塬、马家塬。

蟠龙塬森林围城康养区:以蟠龙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,依托蟠龙新区城市绿廊系统项目、蟠龙新区城市主题公园项目、蟠龙高新区环城森林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,按照“可进入、可参与、功能化、景观化”的要求,将森林康养公园建设融入山水生态公园、绿道公园、乡村田园公园等。

胜利塬特色花木产业区:发展壮大惠丰红豆杉基地、丰华苗木花卉基地等4家花木产业园,培育红豆杉、蝴蝶兰、桂花、紫薇、紫藤、独干月季等特色盆栽花木,将花木景观融入太极源景区西府里、天象公园、S222省道等项目建设,以及宝陵工坊、陵原休闲农业观光园、宝鸡美林休闲庄园等经济产业园建设,打造由特色苗木花卉构架的生态古镇、生态民宿、生态景观示范园、公园及休闲农业园,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和特色苗木花卉产业相互促进,共同发展的理想局面。

马家塬森林围村休闲区:建设S222省道生态景观绿化工程,按照森林围村、最美乡村建设标准,增加园林艺术和花团景观建设,提升大地景观美感,打造城市近郊休闲观光旅游区。

“四流域”:金陵河、六川河、硖石河、玉涧河流域。坚持治理黄金水道和生态景观、经济收益相结合,高标准实施沿河两侧的直观坡面绿化、堤岸绿化、河道生态景观绿化、区域林业产业建设等,全域打造青山绿水、金山银山。

“多个乡村亮点”:实施农村点亮工程,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,建设绿色生态村庄,保护好农村生态资源;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环村林带建设,街巷、宅旁及庭院绿化美化。主要营造景观防护林、经济林、花海花带花团景观,建设多个美丽乡村,打造多个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。

2、重点建设任务

(1)重点区域绿化。

以国土绿化和大地景观化建设为主线,以“推进山区森林化、城镇园林化、乡村林果化、全域景观化”为目标,实施道路、渠岸、河流湿地、城市、乡镇、村庄、出入境口、直观坡面等重点区域绿化,绿化面积1.5万亩,预计投资1亿元。重点抓好S222省道全线绿化,长坪路—红交路—龟固路硖石旅游环线林带改造提升和区内所有通村路绿化贯通;抓好渭河北坡、金陵河直观坡面、硖石河、六川河直观坡面绿化提升和生态保护修复;抓好蟠龙新区、太极园景区、兰陵溪谷景区、六川河流域景点绿化建设。开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的村庄绿化,因地制宜开展庭院、村庄、道路绿化,开展大地景观化建设,发展全域旅游,重点推进乡村主干道路、出入境口及村庄景观化建设,持续增加乡村绿化美化总量,积极争创森林乡村,逐步实现植树种花全覆盖,美丽景观明显提升,全面带动乡村旅游;持续为玉池公社、五彩暴家河村、永利村、陵辉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添绿增景,高标准提升已建省级“三化一片林”绿色家园示范村、“生态家园”示范村村庄绿化美化提升,为乡村振兴夯实绿色基础。保护古树名木,制定古树名木管护办法,明确管护措施,落实管护经费,提高保障,确保古树名木保护成效。

(2)重点建设项目

以硖石镇、金河镇、市区北坡为重点,实施封山育林、森林抚育、退化林修复等林业重点工程,优化林相,提高郁闭度。

一是重点区域绿化。以国土绿化和大地景观化建设为主线,以“推进山区森林化、城镇园林化、乡村林果化、全域景观化”为目标,实施道路、渠岸、河流湿地、城市、乡镇、村庄、出入境口、直观坡面等重点区域绿化,绿化面积0.5万亩,预计投资5千万元,其中森林植被恢复费项目绿化面积500亩,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。

二是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项目。在硖石、金河两镇和渭河沿岸,实施三北、天保工程等人工造林项目,造林面积1万亩,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。

三是森林抚育项目。在市区北坡、金河镇、硖石镇实施森林抚育面积2万亩,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。

四是封山育林项目。主要在硖石镇实施封山育林面积1万亩,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。

五是退化林修复项目。对全区林分衰败、防护功能退化的防护林实施退化林修复工程,通过人工干预,改善林分结构和生境,提升生态防护功能,实施人工更新面积1万亩,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。

(3)林业产业建设

一是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。充分发挥我区地处城郊和市聘林业专家作用,实施核桃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,努力提高品质和单产水平,亩产达70公斤以上,建设4-5个中低产林改造示范样板,改造中低产林0.4万亩。

二是花椒经济林基地建设。规划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区花椒种植总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,在硖石镇、金河镇建2~3个花椒种植示范园。

三是苗木花卉产业。以“一带两园一区”的发展思路,规划“十四五”期间发展以红豆杉、蝴蝶兰、桂花、紫薇、紫藤、独干月季等特色苗木3000亩,主要建设红豆杉产业园及药用林基地建设项目。

四是林下经济产业。发展林下苗木、花卉、药材、蔬菜等种植产业和林下养畜、养蜂等养殖产业,支持发展森林人家等林业产业。林—药产业规划发展1000亩中药材(柴胡、桔梗、车前子等);林—禽养殖模式规划在杨树林、刺槐林、核桃树林及果园放养肉鸡、蛋鸡等,力争林—禽养殖规模达到10万只。

五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。重点培育林业专业大户,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、林业生产龙头企业,增加林业经济效益。“十四五”期间计划培育壮大核桃专业合作社5个,新建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10个,分别打造3个市级花椒产业园区和2个市级核桃产业园区,引进花椒深加工企业2个,建成1个花椒专业交易市场。

(4)森林资源保护

一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。严格贯彻执行“一决定一法一办法”,利用多种普法渠道、全方位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宣传,禁止食用野生动物陋习。加大野生动物栖息地、候鸟迁徙通道的巡护监测工作力度,重点关注六川河沿线的红腹锦鸡保护区、朱鹮保护区,严格执行“十四五”期间野生动物猎捕计划和要求。“十四五”林业采伐限额控制在8843立方米以内,平均每年1768立方米。强化并规范林业行政执法,切实严打破坏野生动物和林木资源违法犯罪行为。进一步规范林地保护与开发利用,有效控制林地逆转。

二是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。坚持“预防为主,科学治理,依法监管,强化责任”方针,全面完成“双线”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,科学有效地做好我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,加强松材线虫病、美国白蛾监测预警,加强侧柏叶枯病及其他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检查、普查监测工作,确保监测覆盖率100%,检疫率100%,全区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.5‰以内,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7%以上。

三是森林防火工作。贯彻落实“预防为主、积极消灭”的森林防火方针,积极履行林业部门森林防火工作职责,强化森林防火宣传、野外火源管理、防火队伍建设等预防措施,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。完善千山森林防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,建立健全森林火灾防范体系、信息报告体系、科学决策体系、应急处置体系,确保全区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.2‰以内,火情监测率达到95%以上。

(5)林业信息化管理工作

加大对林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投入。普及遥感影像和地形影像在资源调查、作业设计、野生动物、森林防火等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,提高监测工作效率及准确率。推广无人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监测森林资源,在森林火灾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全面应用无人机,用现代化设备及技术监测评估林区火灾及病虫害发生趋势,实现在灾害发生时迅速确定灾害地点范围,为灾害预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,为灾后保险理赔和林地更新提供准确数据。

(6)林业队伍建设

通过体制改革、制度创新、加强培训和加大投入等措施,从组织、制度和业务等方面着力抓好行政管理、专业技术、经营管理、基层实用人才四支队伍建设。健全森林资源管理网络、明确镇街林业专干、村组干部、护林员职责,推进林业工作高质量推进。积极争取国家、省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提高电子化办公技术水平,为我区的林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。